【天津信托】以案说法——大学生防诈骗秘籍,速来掌握!

点击次数:日期:

315消保专题】以案说法——大学生防诈骗

 

大学生防诈骗秘籍,速来掌握!

【案例】

20245月,刘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家教兼职信息及群聊二维码,有大学生陆续进群后,刘某在群内委托他人当管理员,并由管理员和有兼职意愿的大学生洽谈,谈妥后,大学生通过网络支付中介费给刘某。然后刘某使用另一个微信号冒充家长与大学生对接,要求试课。确定试课时间后,刘某则以各种理由推脱拖延,之后便失去联系。经统计,刘某通过以上方式共诈骗14名被害人13339元,案发前刘某已退还被害人损失400元。20247月,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,案发后已退还被害人全部损失。

大学校园本是青春洋溢、追逐梦想的地方。然而,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,大学生群体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“猎物”。近年来,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,给同学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了严重威胁。

那么,有哪些针对大学生的常见诈骗手段?大学生又应如何防范诈骗呢?

01针对大学生的常见诈骗手段

  校园贷诈骗

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、消费需求旺盛且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,以“低利率”“手续简单,放款快”等噱头诱导大学生贷款。一旦同学们陷入贷款陷阱,不仅会背负高额债务,还可能面临暴力催收等问题。

  兼职刷单诈骗

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想要早日赚钱的心理,打着招聘兼职的幌子,收取中介费后卷款跑路,或诱导学生刷单,初期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,逐步增加刷单金额,再以任务未完成、操作异常等借口拒绝返还刷单本金及佣金。

  网络购物诈骗

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对网络交易安全缺乏警惕的特点,非法获取学生购物信息后,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,谎称系统故障或商品出现问题需“理赔退款”,诱导学生提供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信息,转走钱款。

  “助学金”诈骗

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大学生对助学金等发放流程不够熟悉的特点,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学校老师,以发放贫困补助、助学金、奖学金等理由,骗取受害人信任,诱导学生转账或索要银行卡账号、密码等信息。

上述案例中,被告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虚构事实,隐瞒真相,利用信息网络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较大。法院依法判决其犯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。

02大学生如何防范诈骗

各类骗术层出不穷,小天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大学生防诈骗秘籍,快来学习吧!

  秘籍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掌握金融贷款知识,提高的防范意识。避免通过非正规平台借贷,如遇贷款需求应优先选择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。

  秘籍2看到兼职信息时,先确认其真实性,切勿盲目报名。注意!刷单返利属违法行为,并非正当兼职,所有要求垫资的兼职刷单均是诈骗。

  秘籍3注意保护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,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。在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,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实性。

  秘籍4主动关注学校、公安机关发布的防诈骗知识,了解常见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。提高自身防范意识,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或向老师求助。

03遭遇诈骗后如何应对

防范诈骗是一场持久战,如果不幸中招,一定要保持冷静,并采取以下措施:

  一是立即止损。第一时间停止与诈骗分子的一切联系,避免进一步的损失。不要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继续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;

  二是及时报警。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,提供详细的诈骗经过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等证据,协助警方开展调查。报警越及时,追回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;

  三是联系银行。如果涉及银行卡转账,尽快联系银行,说明情况,请求银行采取止付、冻结等措施,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。

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要时刻保持警惕,增强防范意识,守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