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护银色财富,远离诈骗陷阱
“会员退费”的骗局
“这是我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,要是没了我可真就不想活了!”
2025年2月,长春70岁的聂阿姨接到“银联客服”电话,称需退还某平台会员费。诈骗分子诱导其下载“银联会议”远程操控软件,并实时监控手机操作。所幸民警及时赶到,切断网络并核查账户,保住了聂阿姨的大额养老积蓄。此类诈骗通过共享屏幕窃取验证码,可无声无息地转移资金。
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,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,相对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,往往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。骗子们利用部分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缺少陪伴,心理防线较弱的特点,精心设计各种骗局,引诱老年人陷入欺诈陷阱。如何帮助老年人守护财富安全?
识别常见诈骗套路
l “高收益的外衣”:以“保本高收益”为投资理财噱头,通过小额返利“放长线钓大鱼”,不断诱导加大投资金额。高收益外衣下,暗藏的是本金的收割。
l “虚拟现实技术”:利用AI技术虚拟换脸、模拟人声,冒充亲友关系、公检法人员或金融机构客服,诱导转账汇款或窃取信息。
l “免费产品服务”:利用一些老年人“捡漏”“贪便宜”的心态,通过免费体检、低价旅游、赠送礼品等活动收集个人信息,转售用于精准诈骗。
l “投资养老项目”:鼓动老年人投资“养老公寓”“养老院”等项目,谎称可获高额养老金,实为资产抵押陷阱,“以房养老”变“房财两空”。
与家人共筑防骗防火墙
一方面,老年朋友要主动增强防骗意识:
ü 不要轻信电话、短信推荐,选择正规渠道投资理财
ü 不贪图小恩小惠,警惕“稳赚不赔”的虚假产品
ü 不盲目相信陌生人,多问多核实,先和身边的人商量
ü 相信科学,不迷信大师、专家,不热衷营养保健品
ü 凡提及转账、身份证、银行卡等重要个人信息,须提高警惕
ü 一旦发现被骗,及时告知子女或报警
另一方面,家人也要共筑防线,守护每一刻:
ü 为家中老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等防护软件,拦截诈骗电话和信息
ü 定期与老人分享最新诈骗案例,多加提醒“不轻信陌生电话、不点不明链接、不透露验证码”
ü 多陪伴少说教,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,避免老人因孤独而轻信“温情骗局”
ü 协助老人设定银行账户交易限额,开通大额转账亲属确认服务
ü 一旦发现诈骗行为,立即报警并联系相关金融机构协助处理,并保存好相关证据,如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等,以便维权时使用
※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,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建设了金融产品查询平台,并于2024年10月31日正式面向消费者上线运行。消费者可以登录网址“https://www.jrcpcx.cn”、微信小程序以及手机APP搜索“金融产品查询平台”进行产品信息查询。